第两百五十一章刘老的困惑1 (第1/2页)
1984年1月30日,巴尔干,索科航空公司
巴尔干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是索科(Soko)公司,成立于1951年,主要产品有:“海鸥”、“超海鸥”喷气教练/强击机、“鹰”式轻型强击机以及与邻国合作研制的“雕”式强击机。同时还根据专利许可生产过不少外国飞机,如一定数量的高卢“小羚羊”直升机。截至1984年初,巴尔干空军共有作战飞机约400架,其中本国制造的飞机占半数以上,联盟制米格-21约占三分之一。
现在的巴尔干,多数军事装备(包括坦克装甲车辆、轻型飞机、潜艇等)已能进行自主制造,惟独超音速战斗机仍需进口。可见,先进超音速战斗机的研发能力却是巴尔干军事工业的软肋。
在这种情况下,“NoviAvion”超音速单发战斗机项目应运而生,其设计需求不仅是为了满足地域狭小而多山的巴尔干半岛国土防空需要,也是出于在未来东欧地区争夺单座轻型战斗机市场的军工贸易考量。当时世界各国都在积极研制发展“三代半”多用途超音速战斗机,但也同时意味着新一代战斗机在飞控系统和结构材料技术、中远程和近距格斗所需的机载雷达/武器系统、机身隐身特性以及全面的空空/空地(面)作战能力上都必须取得重大突破。
这个项目虽然最后折戟沉沙了,可并没有彻底消失,后来高卢人的“阵风”战斗机就是“幻影4000”战斗机+“NoviAvion”战斗机,如果只看外形的话,似乎还更像“NoviAvion”战斗机一些。
“这也没有高卢人的先进啊?”刘老在参观了索科公司的航电设备展厅后便有些兴致缺缺了,实在是最近这段时间好东西看得太多了,以至于索科公司的这点航电设备他都有些看不上眼了,什么破烂啊,也就比联盟猴版的强一点点吧。
“可是比咱们自产的先进啊,索科航电设备和达索的基本路线都是一样的,只要我们有了索科的设备,达索就不敢在技术转让的过程中做手脚,这也是对达索的变相牵制,而且这些航电设备比咱们自己的先进不是一星半点,买一点回去升级咱们原有的战斗机也是不错的,我计划以后量产的歼12战斗机就用索科的航电设备,等咱们吸收完幻影4000战斗机和F14战斗机的技术以后再考虑升级,如果情况允许的话,经由我这边出口的枭龙战斗机也一样使用索科的航电设备。”王跃也想提前布局参与未来的巴尔干问题,可这件事确实是有些麻烦,暂时他还没有搞出一套完善可行的计划。
后世,已经摸到欧洲强国门槛的巴尔干被肢解成一堆小国家,军事、经济实力一落千丈,政治上更是彻底丧失了话语权,甚至连国家主权都无法保障,实在是让人唏嘘,作为曾经的同志加兄弟,能帮一把自然是要帮一把了,至于能不能成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
“确实是比咱们自己造的先进,更关键的是索科公司接受卢布结算,这可比采购马可尼和达索公司的航电要合适得多。”刘老点了点头,王跃和联盟达成的一揽子贷款协议已经开始执行了,首批10卢布已经到账,加上狗大户的弹道导弹合同,国家是真的不缺外汇,不过相较于极难获得的美元,咱们还是更希望使用卢布结算。
刘老要是知道某些人通过几次隐秘的情报交易已经将贷款规模扩大到了一百亿卢布并还将继续扩大,估摸着也会更加豪气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