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新铳列装 (第2/2页)
高衡连忙问道:“你们有没有计算过这种火铳的射距和耐久度还有可靠性?”
南怀仁上前一步回答道:“将军阁下,这种火铳的有效射程大约在一百二十步,我们后面会对其继续改进,争取达到一百五十步,但这还需要时间。至于耐久度,我们已经做过实验,在高强度作战情况下,一刻不停地发射,至少可以连续发射五十次。至于可靠性,没有问题,有了复合弹簧之后,我们基本上可以保证百分之百打响,错误率大约在五百分之一以上。”
天哪,这个数据太惊人了,高衡瞪大了眼睛。要知道,有效射程一百二十步意味着什么,明代一步的计算方法是左右脚各走一步,基本上等于后世的一点五米,有效射程一百二十步就意味着在一百八十米的距离上对无甲目标有击杀能力。而火铳之所以能淘汰弓箭,一方面自然是因为训练简单,到了战场上抬手就能打,不需要臂力。
另一方面就是火铳的威力和破甲能力远远大于弓箭,按照对无甲目标的杀伤距离测算,南怀仁等人研制的燧发铳至少能在八十步的距离上破单层甲,南怀仁也做过实验,在五十步到六十步的距离上能破双层甲。后世高衡对古代的铠甲也有一定的了解,他也喜欢关注一些介绍铠甲的短视频博主。
在明代,能穿双层甲的已经是精锐士兵,像是清军的巴牙喇兵,也就是三层甲,这已经是清军的顶级战斗力。他们往往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会穿三层甲,因为三层甲会极大地消耗马匹的体力,影响骑兵的机动性,不仅仅是马匹,就算是士兵,穿戴三层甲作战,不出一会,体力就会透支。
即便是巴牙喇,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外面棉甲,里面锁子甲,在极端情况下会在棉甲外面再罩一层棉甲或者扎甲,作为全军的开路先锋。这种装备在冷兵器时代基本上是刀枪不入,即便是明军的三眼铳或者五雷神机也打不穿穿戴三层甲的巴牙喇士兵。
但是兴华军研制的燧发铳不一样,经过各种先进技术的加持,在三十步的距离上,破开三层甲轻而易举,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将来有可能面对清兵那样的重甲部队,他们在武器上也是占尽了优势。
高衡可以想象,假如上万名火铳手在平原上排成巨大的阵列,手持这种燧发铳,在百步的距离上齐射,会形成多么强大的火力,在这个时代,又有什么样的军队能突破如此强大的火力网。
高衡问道:“射速呢?射速有没有测算过?”
南怀仁立刻回答道:“测算过,一个熟练的射手在使用纸壳弹的情况下,每分钟可以打出三发铳弹,按照你们的说法,就是二十息可以打出一发,若是在紧急情况下,自由射击,不考虑精度的话,每分钟四发也没问题,当然,这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高衡点了点头,每分钟四发,也就是十五秒一发,按照传统三段击的模式,步兵线列交替射击,等于是五秒钟一发,若是按照兴华军目前训练的五段击模式,也就是一个营五个连,以连为单位交替射击,那就是三秒一发,这种不间断火力可以持续五十轮,一个营在短时间内打出五万发铳弹,这是什么样的效果,在这个时代简直不可想象。
高衡正要转身表彰卜弥格等人,只见卜弥格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来到了他的身后,他递上手中一个物件道:“将军请看。”
高衡疑惑了一下,当看清卜弥格手上的东西之后,高衡彻底愣住了。“这!这是,刺刀!”高衡失声道。
“刺刀?好名字,我还正在为这个东西的命名想破了脑袋呢。”卜弥格笑道。
不错,卜弥格手上拿着的正是一柄刺刀,就跟尖细的长矛矛头差不多,只不过底部有圆柱形的刀柄。高衡立刻问道:“这是谁想出来的?”
卜弥格指了指南怀仁道:“年轻人点子多,是南怀仁提醒我,步兵在作战的时候不能完全放弃冷兵器,按照现在的欧罗巴战争模式,士兵们往往要在腰间佩剑,我看兴华军的士兵也配备了腰刀,这太不方便了,所以南怀仁便建议将火铳和长矛结合起来,便有了这种,额,刺刀。”
“您看,作战的时候可以这样。”卜弥格一边说一边演示,将刺刀的刀柄插入了铳口,这样火铳就变成了一杆长矛。“您看,这样的话,如果铳弹打完,或者敌人冲上来近战,火铳兵就有近战能力了。”
高衡道:“我提个意见,你看,为何不把下方的刀柄换成空心圆柱体,套在铳管的外面,你们只需要在铳管和刀柄上做一个卡榫,套上去之后旋转刺刀,将卡榫卡住,这样火铳既能开火也能近战。”
“天才,真是个天才的想法。”南怀仁忍不住拍手道。本来以为想出刺刀,他自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可是高衡一来,一句话就给他的刺刀做了升级,是啊,按照高衡的方法,火铳既是冷兵器又是热兵器,可以互不干扰。
卜弥格竖起大拇指道:“我的上帝啊,将军阁下,你的脑子里还有多少惊人的想法,您实在是太让人捉摸不透了。”
高衡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后脑勺,这他娘的哪里是他想出来的东西,只不过他在博物馆和电视上见过而已,但凡是看过拿破仑相关电影的或者是玩过相关游戏的,谁不知道十九世纪初的刺刀是什么样子。
“将军,这杆火铳还没有名字呢。”南怀仁道。
“你们是西洋人,就按照西历命名吧,叫四四式如何?”高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