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字:
关灯 护眼
笔下文学 > 国潮1980 >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搅局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搅局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 搅局 (第1/2页)

整个八十年代,在世界金融史上,也被称为贪婪的十年。
  
  为什么?
  
  其实答案与日本的经济泡沫无关。
  
  主要是因为在欧美国家做企业并购越来越成为一门绝佳的上好生意。
  
  而且玩法也越来越多。
  
  众所周知,近代以来,在工业革命的时代大背景下,在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欧美国家诞生出了规模庞大,前所未有的私人企业。
  
  这些私人公司不但逐一颠覆了旧有的生活模式,而且在各行各业都居于领先地位,几乎构成了世界经济最主要的部分。
  
  这种状况直到进入八十年代也大致如此。
  
  不过到了八十年代,欧美国家有一大批企业创始人步入年迈,正在面临企业传承的问题。
  
  这些垂垂老者不得不允许各路职业经理人代替他们登上舞台,开始舞枪弄棒。
  
  而在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不少企业为生存下去,也开始合并,减少竞争。
  
  于是通过并购等方式来提高收入和利润规模,就成了这个年代职业经理人的不二之选,基本操作。
  
  LVMH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LV的亨利·拉卡米耶期望扩大公司的经营品类,以期稳定公司的经营,能够让利润再上一层楼。
  
  而MH的阿兰·舍瓦利耶最恐惧的就是股东庞杂,管理层的投票权不足,希望能抱上大树避免被外人收购。
  
  正是出于不同的利益诉求,他们两个人最初才会心甘情愿的完成了品牌和企业的联姻。
  
  而除了这个原因之外,在这个年代,在企业并购方面可以钻的空子很多,是真的能够捡到黄金的。
  
  尽管有法律法规管着,可法律还有待完善。
  
  商业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也存在着不及时,不透明,传播速度慢等等弊病。
  
  再加上这个世界上的天才总是少数,哪怕是创始人钦定,可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都非常腐朽无能。
  
  他们最擅长的往往是钻营关系,而非对企业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大多数CEO最常做的事是毁灭价值而非创造价值。
  
  这就导致许多公司都被严重低估,公司的质地与他们发行的股票价值严重背离。
  
  说句题外话,其实正是鉴于难以找到合适的继任人选。
  
  无论是亨利·拉卡米耶还是皮尔卡顿本人,哪怕明知自己身体和精力都已经衰退得很厉害了,但还是不得不亲自执掌公司,坐在一把手的位置上苦苦的支撑着。
  
  他们谁也无法放心,把自己的品牌和公司交给外人去经营。
  
  于是乎,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下,这就导致欧美国家在这个时期,并购案例频发,而且涌现出一大批以此为食的金融大鳄。
  
  从1982年到1988年,光美国一地的整体交易金额,就从一百一十亿美元上涨到了一千八百一十九亿美元,可谓家家有酒喝,人人有肉吃。
  
  那么毫无疑问,鉴于世界的金融中心已经由英国转移到了美国华尔街。
  
  目前从事这一行的当然也是以美国公司和美国人为行业标杆。
  
  这个时代,美国最出名的相关私募基金就是KKR。
  
  这家总共有三个创始人,历史还不足十年的私人公司,虽然成立时间很短,但目前在企业并购方面连战连胜,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不仅名声在外,早就在在华尔街夯实了收购一哥的地位,其管理规模上也将其追随者远远甩在了后面。
  
  他们甚至是“门口的野蛮人“这个词的根本来源。
  
  要知道,一年之后,也就是1988年,KKR在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的商战中,正是仗着钱多,在没和管理层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正面硬怼管理层,完全是采取蛮横的强硬手段完成了收购。
  
  因而从竞争对手口中获得了这个形象经典的称呼,并成为了日后记录这次收购的书籍、电影的名称,也成为了2015~17年华夏资本市场的关键词。
  
  至于当世能够与他们的并购能力和成绩媲美的公司,仅仅也就只有一个独行者——在美国被称为“企业掠夺者”的卡尔伊坎。
  
  1985年,卡尔伊坎在对环球航空公司的恶意收购中一战成名,从此成为威震全美的“华尔街之狼”。
  
  其名下的伊坎资本,复利年化收益率甚至比巴菲特、麦道夫、狩罗斯都高,但玩法却完全不同。
  
  卡尔伊坎能敏锐地观察到上市公司高级经理人和股东们的利益不同之处,并在其中活用各种金融手段牟利。
  
  当然,这其实同样是KKR的发财秘诀。
  
  玩这种资本游戏的共性就是,除了眼光独到,能敏锐的发现好公司和公司的弱点之外,就是得善于利用各种花样辈出的融资手段,把自己的杠杆加到极致。
  
  正因为这样,如果要以专业的眼光来看待贝尔纳·阿尔诺他对LVMH所做的一切。
  
  其实很难对这头刚刚萌生嗜血性,远未成长起来的法国小狼给出什么优秀的评价。
  
  实际上,这位贝尔纳·阿尔诺除了像极了犹太人,拥有一颗贪婪的心和狠毒自私的秉性之外,无论是并购经验上,还是手段上,与真正的并购行家比,都有明显的差距和太多不足。
  
  要知道,在企业并购交易中,最稳定的业务流程,大多数的成功模式,通常应该是按照以下的几个步骤来进行的。
  
  一,选择值得下手的企业,找到企业的弱点。
  
  二,和管理层谈判在意向上达成一致——比如说,虽然是整体收购,但会予以管理层股权和管理激励)。
  
  三,设计方案完成资金筹措——其中免不了要考虑利率、周期及股本金比例等因素。
  
  四,收购股份完成私有化。
  
  五,改善短期经营效率——接手企业后,往往通过缩减成本、拆分业务等方式,力图增加三五年的现金流和利润,带给公众信心,刺激股价上涨。
  
  六,出售股份——被并购或重新上市,倒手卖出更高的价格退场。
  
  简而言之,这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时机、资金和盟友,也就是华夏文化中的天时、地利、人和。
  
  所以为了一击必中,减少变数,就连行业翘楚KKR和卡尔伊坎也免不了要在并购企业前,先和企业里的一部分人达成利益一致,适当做些让步。
  
  然后才是募集资金完成并购,最后再把股价推高或是拆分卖掉,换一个让所有股东都能从中受益的结果。
  
  以至于哪怕他们在媒体的形象成为了冷酷的企业掠夺者,尽管美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们无不对他们敬而远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隐龙 我家超市通异界 女神的上门狂婿 神雕之九转阴阳 大航海之仙道 神级高手在都市 寒门巨子 奶包四岁半:下山后七个哥哥团宠我 不科学御兽 隋末之大夏龙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