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大帅逼的聚合定律!【求月票】 (第1/2页)
长安城内,众人正在送别诸葛亮。
为了加快平定三国世界的步伐,诸葛亮决定前往兖州,跟随宇文成都的大军一起行动。
有管理员在,大军可以随时从现实世界调来物资,还能第一时间跟贾诩通报战况,便于贾诩进行战略战术方面的调整。
黄承彦有些放心不下:
“军中艰苦,孔明你真考虑好了?”
负责护送诸葛的成廉笑着说道:
“孔明随时能去现实世界,甚至一天三顿饭去现实世界吃,军中无论怎么苦,都苦不到他的,还请承彦公放心。”
黄承彦原本还想劝两句,一听这话,只得任由好女婿去了。
女娲娘娘的宝贝孙子,还能随时去现实世界,本身又极为聪明,这样的人确实不用太担心。
郭嘉撺掇道:
“老黄你这么惦记孔明,要不你随军当军师算了,反正你们黄氏族人出仕的不少,回头打到荆州,再来个衣锦还乡,岂不美哉?”
黄承彦摇了摇头:
“还是算了,我在长安教书挺好的。”
郭嘉一听,用肩膀撞了一下老黄:
“全国都要解放了,还恪守你那不出仕的准则吗?”
黄承彦跟司马徽庞德公曾有言,只读圣贤书,不闻窗外事,不管什么势力,他们都不出仕,不站队,安心做学问。
现在郭嘉旧事重提,让黄承彦哭笑不得:
“自打来到长安,那个准则早就被我们几个抛到了九霄云外,我之所以不随军,是心肠太软,见不得生生死死,所以干脆远离这些事。”
老黄是《三国演义》中的老好人,夷陵之战后,陆逊曾率领大军追击刘备的残兵败将,结果误入诸葛亮十几年前布下的八阵图中,大军左转右转出不来,眼看就会困死在阵中。
黄承彦不忍造成太多杀孽,把陆逊从阵中带了出来。
东吴大军虽然没有折损什么人马,但再也不敢追击了,马不停蹄的撤军返程。
当然了,老黄这么做,也不全是老好人心态发作,是因为他清楚,陆逊的大军一死,势必会折损诸葛亮的阳寿。
折寿是《三国演义》中出现很多次的名词,比如诸葛亮征讨南蛮时,曾用火攻术杀了南蛮的藤甲兵,断言自己必折阳寿。
他很早就看出了藤甲兵的弱点,却迟迟没下令放火,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折损不到自己寿命时,比如赤壁之战需要东风,诸葛亮麻溜的就借了,最终折了大嘟嘟周瑜的寿命。
老黄的话音刚落,郭嘉就话锋一转:
“整个大汉如今已经统一了度量衡,接下来就要统一教材,统一印刷字体,尝试着办报纸,增加宣传的媒介……老黄你不愿意上前线,那能不能把这事儿担起来,当《长安旬报》的主编。”
现在纸张生产有限,日报不合适,月报又太慢,所以就改成了十天一期的旬报,一个月三期,频率不高不低,可以接受。
黄承彦除了教课,平时还真挺闲的,一听这话就来了兴趣:
“总编需要做什么?每一篇稿子都要亲自写吗?”
郭嘉摆了摆手:
“总编下面有若干主编,每个主编负责一个版块,包括但不限于政令解读、民生百科、生活常识、经贸发展、时政要闻等等,这个回头咱们再沟通,今日先送孔明……孔明,杨修的衣服全捎过去了,你见到先生记得说一声。”
诸葛亮翻身上了一匹相对低矮一些的草原马:
“我到潼关借宿时,会告诉先生的。”
孙发财本来想把自己的车借给成廉,让诸葛亮一路坐车去,但诸葛亮想锻炼一下自己,增强体魄,不想后半辈子跟四轮车为伴了。
成廉抬手看了看自己的战术手表,冲不远处站着的一个八九岁的孩童说道:
“陆逊,如今你已是宫中伴读,跟马铁诸葛均他们好好学习,要是有人欺负你,就告诉陛下,或者找你孙发财叔叔,他会给你撑腰的。”
陆逊恭敬的行了一礼:
“多谢成祭酒告知,小子明白了。”
上次去江东,成廉成功将陆逊带回了长安,他本想将陆康的幼子陆绩也带到长安,奈何陆逊这位从父今年刚满三岁,得跟在父母身边。
嗯,跟荀攸荀彧一样,陆逊和陆绩同样是叔小侄大的组合。
历史上,陆逊的本名叫陆议,直到中年以后才改名为陆逊,《魏书》和《蜀书》从头到尾都称他为陆议,只有《吴书》是两个名字。
有人分析陆逊是夷陵之战结束改的名字,他暗恋孙尚香,本以为打败刘备能获得心上人的青睐,结果孙尚香投江了,陆逊就改名纪念,并自嘲赢了战争输了她。
也有分析说是参与了东吴两宫并立之事,当时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为了争夺皇位,无所不用其极,陆逊身为上大将军卷入其中,最终被孙权所记恨,所以被迫改名。
《三国演义》中,陆逊从出场到忧愤而死,只有这一个名字,没有改名的情节。
有意思的是,不管书中还是影视剧中,都把陆逊塑造成一个初出茅庐的奶油小生,跟诸葛亮仿佛是两代人。
但事实上,诸葛亮也就比陆逊大三岁而已,完全就是同一代人。
成廉交代完毕,保密局和刑部派遣的官员也到了。
这次去兖州,除了诸葛亮要随军之外,郭嘉和田丰也打算开拓一下各自负责的业务,这样能够更好的推行朝廷政令。
所有人都到齐后,成廉拎起赵大虎打造的点钢枪,率领一百骑兵做护卫,走出城门,向潼关的方向而去。
城门外不远处,不少民夫正在施工挖渠,避免出现洪涝灾害。
几台打桩机停在施工现场,挖渠的同时直接把桥建起来,方便百姓们出行。
另一边,胖了两三斤的宋宪,也在辽河边上,告别挥泪相送的公孙度和太守府的一众从事,带着数百个金饼和不少“土特产”,启程返回辽西。
此次出访,双方都很满意。
公孙度探查到了朝廷的虚实,彻底不装了,打算秣马厉兵,征战天下。
辽河流域数百里的泥沼是天然屏障,所以就借助这一地利,趁机把兵马派遣到青州东莱郡,迈出平定天下的第一步。
至于宋宪,则是圆满的完成了卢植和黄忠分派的任务,成功麻痹了公孙度,同时还偷偷用无人机,拍了险渎城和辽队城的城防布局,另外辽河上的水寨,他也借着“钓鱼佬去哪都要甩两竿”的理由,进去转了一圈,用微型相机拍到不少内容。
等朝廷大军打过来,可以迅速占领险渎城和辽队城当前哨站,扩大影响。
他一边想一边顺着辽河向下游走,这样就能绕过一段泥沼,走起来更平稳……最近几天,他没少从那群从事手中打听绕过泥沼区的办法,绕行辽河下游,然后再一路向西,看似绕远,实际上却能更快的到达辽西。
他志得意满的想着如何回去装逼时,不远处的公孙度等人,也乘船回到了辽队城。
出发去东莱郡的大军正在集结,公孙度打算在入秋之前,占领东莱郡,抢收当地的粮食,然后再将没有粮食吃的百姓通过渡船运到辽东,增加辽东人口。
需要安排的事比较多,公孙度洗了把脸,刚要召集手下发号施令,驿馆的驿丞突然求见,说有重要情报。
公孙度有些疑惑,驿丞只是个接待客人的地方,能有什么要事?他本想拒绝,但如今正值用人之际,需要表现出礼贤下士的一面,所以最终还是让驿丞进来了:
“如今辽东政务繁杂,你有何要事禀告?”
驿丞毕恭毕敬的行了一礼,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的摆在了公孙度面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