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当清流得知自己被严办,当即就怕了! (第1/2页)
朱厚熜得知此事后,把御案一拍。
“这是大不敬!”
“不礼圣母,便是不礼朕,等同欺君!”
“陛下息怒!”
梁储忙匍匐在地。
接着。
梁储回答说:“小臣狂悖,无人臣之道,是应严惩!然他们到底是未详明正礼,而非对社稷不忠,也未真谋大逆之实举,按《大明律》所定八议之议故来看,不当死,当杖刑或流放。”
“廷杖没意思!”
“越是廷杖他们,他们就越是喜欢廷杖。”
“何况,朕治罪于他们不是要羞辱他们,不是用廷杖的方式要他们的命,是要挽救他们,才治罪于他们!”
“毕竟是朕的臣子。”
“所以,改流放,让他们去澎湖!”
朱厚熜则在梁储回答后,如此说道。
梁储不由得一惊。
“那里的风景很好,还海天远隔,适合反省,也适合创作思考,就流放他们去那里好好反省与思考。”
“故重设澎湖巡检司,增设澎湖县,但不隶属于同安,而是隶属于东番,改东番为东莱,设为州,州治暂设澎湖。”
“说是因为逆臣说了话而自觉有罪所以不敢去行礼的那三个大臣贬去澎湖为知州、知县、巡检官。”
“连理由都没有直接就不去行礼迎圣母的,流放海疆澎湖戍守!”
“皆遇赦不还!”
这里面,“遇赦不还”很重要。
而朱厚熜深知,这些文官敢如此狂傲。
本质上还是对朱厚熜没有认孝宗为爹这事不满。
对皇权没能被士权压制而感到不满。
所以。
这些人才故意找借口不赴行在行礼,以这种方式挑战皇权。
皇帝退让一步,他们就会进一步。
如同皇帝也会本能地试探着拥有更大的皇权一样。
这些士大夫试着挑战皇权、扩大士权,也是一种本能。
但如同梁储此时只是说这些文官只是还对礼不明一样,朱厚熜现在也不好直接与这些护礼派文官们撕破脸皮,说这些护礼派无可救药,竟想控制皇帝,当直接廷杖处死。
因为素来皇权与士权虽有对抗也有合作。
朱厚熜现在还离不开靠这些占天下士人大多数的护礼派去维持地方稳定,去监督议礼派与别的势力。
但流放澎湖对很多在乎尊严到重于性命的士大夫而言,虽然羞辱性不强、但伤害性却更大。
让他们去与大陆海天相隔的偏僻之地,比要他们的命更狠!
“票拟时,务必要这么提。”
“朕不是为迫害他们而罪,是为挽救他们而罪。”
朱厚熜又补充了两句。
梁储心中早已然大骇。
因为他没想到皇帝这么狠,居然要把这些人贬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要知道。
自从洪武五年,朱元璋下旨撤设澎湖巡检司,尽迁澎湖居民于内地开始,那里就已经没有人管,只有一些流民逃海去了那里盘踞为盗。
让这些人去澎湖,等于就是让这些人去送死。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王阳明,在被流放到语言不通、风俗不同的土民与匪寇聚居区后,还能立德立言立功。
但这在名义上,的确可以说是为历练这些大臣,挽救这些大臣,而不是脱裤子廷杖那种羞辱,也不是直接砍头的那种严酷,而是表面上还有把你当个人才历练的意思的行为。
所以,梁储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拱手称是,同时暗叹天子是深谙整人之道的。
还特地专门选个不好与大陆相通的海外孤岛。
如此。
无疑能防止许多国内士人借机去与之接触,避免地方官绅以请其讲学的名义,在地方上大造声势,以达到让其尽快回朝的目的。
“流放固然比廷杖更好。”
“但陛下怎么知道澎湖、东番这些地方的?”
阁臣蒋冕和毛纪在从梁储这里知道朱厚熜的圣意后也非常震惊。
而毛纪还更为惊讶的是,天子竟然知道澎湖、东番这些地方。
要知道,澎湖巡检司已被撤了一百五十余年。
离澎湖不远的东番一岛更是自那以后也没谁在御前提到过。
因为朝臣们都怕皇帝知道这些地方,会有一天大臣犯了事,会被贬去这些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